2020.11.09 来源:
这几天,善世发现,蚂蚁集团上市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从几个月前的预热到IPO融资创纪录再到突然的被约谈、暂缓上市,整个事件可谓是急转直下。
今天我们不去追问这其中的原因影响,也不讨论马云是否“玩高杠杆循环放贷割韭菜”,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切都交给政府和专家去处理就好了。
所以,本次要跟大家聊的是另一个话题:如果蚂蚁集团真的成功上市,谁是最大受益者?
相信不少人会回答:“当然是马云喽!”毕竟作为创始人,他个人持股数量最多为26.77亿股,占比为8.8%。
但今天要说的是持股1.66%排名第二的合伙人——彭蕾。
据蚂蚁集团之前完成的IPO最初询价,如果在A股上市的话最终预估总市值在2.1万亿,彭蕾由此对应的财富为348亿人民币。
而这个增值可以让她的个人财富一跃至富豪排行榜的前列,超越360创始人周鸿祎等人。
作为阿里最负盛名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可是从HR的基础岗位一路做起来的。
她的经历与传奇,在之前的推文中也提到过一些,感兴趣的可以再看一下:
那么作为圈内身价最高的HR,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思想与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善世分享下她曾经在湖畔大学的一次演讲,希望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本次内容为节选,话题为“组织大图是什么?”
彭蕾认为,组织大图就是使命、愿景、结果,心力、脑力和体力是组织的能量。
01
组织的心力
在业务环境中,最容易做到的是什么?是脑力和体力。尤其在草创初期,甚至有时候可能是体力追稳,我们就是相信,于是带着方向和目标感,然后一点点吭哧吭哧做起来,但其实越到后面,会发现体力不支,心里在想:我为什么要去做,为什么要这么累?
我这两天在跟一个规模已然不小,进入到高速发展的平台期女创业者聊。她跟我吐槽。“我凭什么那么累呢?”她说,“我每天要面临复杂的情况,然后被投资人在后面追着屁股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杀红了眼,团队有两三千人,也是一堆的问题。”她就觉得很累,她说,“我为什么要这么累?我今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说到底,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去做这件事情的第一天,你肯定是发自内心相信某一个事情,说小一点,就是今天想要赚钱,或者说想成就多么大的事业。这可能是一个一开始让你走得快,但是没有办法走远的“相信”。
还有一个“相信”是什么呢?
我就好这口,我喜欢做出很好吃的东西,我觉得美食当中有很多创意,我看到那么多人在我店里消费的时候,他们很开心,我就觉得很开心,或者游戏当中可以让人很享受,这里有这样一种“相信”。
第三种“相信”是什么呢?
我可以帮到别人活得更好,这就是阿里巴巴当年的“相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解决他人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再到蚂蚁金服,今天给小企业提供贷款,是为了让它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在快要死掉的时候,我们助它一臂之力。这种“相信”是基于利他的相信。
所以,“相信”跟什么有关?是和你对创造某一个用户价值之后的一种坚信、一种信念有关。这个心力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坦率跟大家说,有些时候消耗心力的往往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较文艺的说法是,影响你走远路的,往往是鞋子里的一颗小石头。那个时候咬咬牙就过去了,但有一些小的地方嗝得你非常难受。
比如今天的投资错综复杂,很多朋友面临的状况:A 轮、B 轮,不同投资人之间有不同的诉求;团队从草创到正规军的时候新老的融合,老的觉得你现在不爱我了,觉得我跟不上了,新的人可能觉得你们怎么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没有,各种看不顺眼,作为老大怎么去平衡这种状况?可能今天你做的是创新的事情,这件事的界限在哪?有没有对传统机构的冲击有没有?
比如现在说的共享经济,一定会出现调皮捣蛋的时候,这种时候,会不会想“我今天招谁惹谁了”,我为什么要去面对这样一个质疑?我们从创造客户价值出发,最后突然有一天,当你稍微做大一点以后,你对传统行业有冲击,你对于各方面的利益、投资人、消费者、内部的合作伙伴有各种纷争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力量、动力来自于哪里?
这些会非常现实地摆在你面前,你究竟只是为了挣钱而创业,还是怀着某一种理想,想要去改变某一个现象?甚至再说大一点,人这一生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就愿意这辈子一直这么折腾下去,在折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进步。
说得现实一点,这些就是业务模式背后的思考,再深一点,跟在座各位创业者内心对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的最后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我一直认为,心力更重要,它跟你认定你自己这辈子想怎么活,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有关系的。我相信每个人肯定会有这样的思考,所以心力特别重要。当你有这个心力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感染人、去鼓舞人,才可以让大家为你的梦想而激动,你才会愿意去投入无穷无尽的心力,去创造、去改变、去引领。
心力的画面感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温度、一种气度,有些时候甚至是一种烈度,老子就这么定了,就这么干了,碰到那种很纠结状况的时候,就是大气的那一下。还有些时候,是一种温度,你得让人觉得你做的事情是有温暖的、有价值的,有一种让人愉悦或者让人兴奋的画面感。
02
组织的脑力
为什么今天的脑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今天的创业环境确实很难,我们开玩笑说,1999年,阿里巴巴在创业的时候,我们都还是挺年轻的小姑娘,马总也是青春年少,相当于现在80后创业的阶段。那个时候比较幸运,尽管也很难,九死一生,但是今天的整个创业环境比当年更复杂。这个观点也许见仁见智,但确实今天形成的独特现象,在当年是没有的。
第二,今天由于在行业里资源很多,说得俗一点,资金也很多,只要你但凡有一点想法的,你都能去折腾点东西出来。不过也因此,你想要去发现一个尚未被人所知的领域,进去之后如入无人之境,就是所谓的蓝海,也比较难。
第三,整个中国这十八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态的改变,甚至意识形态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渗透已经非常清楚,已经跟整个中国的社会体系没有办法分开,不管你今天做什么,你都不能逃开。这对于整个社会治理结构也一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里面的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今天确实很难。
你今天如果不够聪明,包括你的团队如果不够聪明,根本没有办法去对付那么复杂的局面。怎么做呢?最重要的还是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就是你问自己的那几个问题:“我的客户价值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这也是哲学层面的问题。这几个问题,你也可以每天每时每刻问问自己。只有这样子,你脑力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怎么去解这些题呢?后面会说到很多组织的组织方式,团队之间怎么配合,作为leader怎么去把大家的各种能力整合在一起?
03
组织的体力
体力是什么呢?体力就是执行力。脑力很强,心力也很强,但是最后手和脚跟不上。你的脚迈不开或者迈得很慢,或者你的手动作不够快,跟不上,那这个时候没有用,完全没有用。
我们是不是经常也会看到这样的人?他很会想,也很会说,感染力也很强,但最后很多事最后就差那么一口气。如果说你很会想,很有感染力,很有True belief,很有信念,也很有追求,但最后没有结果,没有达成任何服务的用户数、满意度,或者体现在某一个指标上面,也是没有用的。
围绕这三个方面去构建整个组织的能力,这每一个能力的背后都对应到不同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执行架构。小到你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招聘人,你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考核人,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团队,碰到困难和跳战的时候,团队第一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刺激反应,就像膝跳反应一样,其实都跟这三个能力息息相关的。